11月27日,成都东软学院大模型应用与研发中心科研沙龙暨中心第十四场分享会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学校科研部刘轩老师主持,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周培柯老师进行主题分享,大模型应用与研发中心相关人员及各学院科研团队骨干教师等参会聆听,聚焦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推动二者协同发展,提升其在教育、科研、产业等多领域的应用潜力。
沙龙活动中,主讲嘉宾周培柯老师就机器人发展与人工智能融合进行了专业且深入的分享。当前,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创新浪潮的两大核心力量。机器人从最初的简单机械构造逐步发展为具备高度智能化的实体,这一变革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周老师系统梳理了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从初代机器人到现代智能机器人逐步进化的清晰脉络。在机器人设计思路的讲解中,周老师重点介绍了常见算法以及对应的实现方法。关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周老师详细展示了当前一系列研究成果,如柔性机器人技术、敏感触觉技术、虚拟现实机器人技术、机器人云服务技术等,这些成果彰显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融合所带来的巨大优势与潜力。
周培柯老师讲解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融合
主题分享后,中心主任罗频捷进行了总结发言。罗主任指出,机器人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深刻改变着生活方式与社会运转模式。罗主任特别强调了开展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在机器人与教育深度结合的大背景下,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教师们应积极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跨学科协作与交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罗主任鼓励教师们积极关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动态,思考如何借助机器人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优势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前沿知识和理念在校园内的传播与发展。
罗频捷主任总结发言
本次沙龙在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对话中圆满落幕。未来,中心将继续秉持初心,积极举办此类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大模型应用与研发中心建设、丰富学校科研氛围搭建高质量平台。